你有沒有留意過這樣一個現象:近年來,藥品包裝里的玻璃制品好像越來越少了?反而是新興的塑料制品,越來越多。
小時候去醫院,輸液架上掛的都是一排排整齊透亮的玻璃瓶,現在,大多也都替換成了大小各異的塑料瓶或塑料袋。
最近,又有一種口服液玻璃瓶要被“塑料袋”替代了。
中藥制藥共性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布消息:以該實驗室為主體研制的國內首條中藥口服液條包生產線,已經建成投產。而這條生產線最大的特點就是,用新型的“塑料袋”替代傳統玻璃瓶,來盛裝中藥口服液。
塑料制品到底哪里好?
那些消失的玻璃瓶,又去了哪里?
正在消失的玻璃瓶
玻璃制品曾經能“稱霸”藥品包裝,自然有其獨特之處。
最直接的:玻璃容器的化學穩定性好、無毒無味,阻隔性好,且透明性高,能夠供良好的保質條件,還能直觀清晰地反映出容器內裝物情況。
從容器加工角度來看,玻璃制品的原材料豐富、剛性好、不易變形、可以加工成多種形狀。成型后的玻璃容器溫度耐受性也不錯,既能高溫殺菌,也能低溫儲藏。
但就是這種集眾多優點于一身的玻璃包裝,卻正在被塑料包裝所替代。
不久前,某信息咨詢公司發布的全球醫藥包裝行業發展報告顯示,2021年,塑料包裝在醫藥包裝行業的市場份額占比已經到了46.8%。與之相比,玻璃包裝的市場份額占比,僅為14.5%。
玻璃容器重量大、運輸費用高、運輸過程易破碎等,都成了“玻璃瓶逐漸消失”的影響因素。
塑料包裝,到底好在哪兒?
要評判某種包裝好不好,最重要的,是從需求出發。
考慮到藥品包裝的特殊性,包裝材料首先化學穩定性要好、不容易和藥品發生反應;其次,加工方便,可以制作成各種規格、大小的藥品包裝;其次,還要考慮它的運輸、儲存放不方便;最后,就是成本。
目前主要用于藥品包裝的塑料材料,集中在聚氯乙烯(PVC)、聚乙烯(PE)、聚丙烯(PP)、聚苯乙烯(PS)等。
聚氯乙烯可以制作出無色透明、不透氧氣、保持藥物氣味的塑料瓶;聚苯乙烯可以制作出透氣性、透濕性高的產品包裝;聚乙烯多為半透明的乳白色,既耐熱也耐寒;聚丙烯也為乳白色不透明,阻濕阻氣性好,能耐受酸、堿等多種有機物的腐蝕,熔點也較高。
而隨著新型塑料制品被不斷研究出來,塑料包裝的整體成本也有所下降。就拿此次中藥制藥共性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最新建立的生產線來說,與玻璃瓶相比,其一支藥的內包材就能節省0.14元。
當然,即便塑料包裝在藥品包裝行業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,但其替代的部分,肯定是滿足藥品保存、運輸要求的。而對于那些更適合用玻璃瓶保存的藥品,肯定不會冒然用塑料包裝代替。
玻璃瓶背后,不容忽視的環保問題
在環保意識逐漸崛起的當下,藥品包裝背后的環保問題,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。
相比之下,塑料對應的“白色污染”更直觀。這也常常令人忽視玻璃制品生產過程中也可能產生的污染問題——
進行玻璃生產前,我們首先要從自然界開采硅砂、純堿、白云石等原材料,而這個開采過程一旦過度,就可能會造成土地退化、粉塵污染等環境問題。
而生產玻璃的過程中,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。前者是出了名的有害氣體,后者則是溫室氣體。這兩種氣體流散到大氣中,會引起一系列的負面效應。
同時,玻璃生產的過程中同樣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火力、電力。
玻璃燒制
這還僅僅是普通玻璃制品的生產所需,藥品包裝專用的玻璃容器要求更高,相應的消耗可能也會更高。有觀點認為,生產過程中玻璃制品造成的污染可能是塑料制品的4倍。
另外,回收也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。
據此前的一份玻璃制品回收數據顯示,世界平均玻璃制品回收水平接近50%,德國甚至高達97%。但我國的相關數據較少,2006年,有學者做過估算,我國廢舊玻璃的回收率大概只有13%。
而廢玻璃處理起來很麻煩,無法通過焚燒獲一般的物理化學方法加以分解和處理。如果填埋,玻璃要完全降解,可能需要4000年。一般被填埋的塑料,根據材質和環境,可能要200~1000年。
作為包裝品來說,不管是藥品包裝還是普通食品包裝,有使用,就肯定會涉及到回收、再利用。針對藥品包裝,創新綠色生產線是一種答案,用新型塑料制品替代或是一種答案,進一步完善廢棄包裝回收鏈,也是一種答案。
版權所有:汕頭市金昌藥用包裝有限公司 | 粵ICP備11056276號 | 技術支持:商策電商